纺织服装行业作为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大行业来说,一直都是各方面关注的热点。相对于纺织服装行业的价格、行情等等而言,其质量更是大家关注的重中之重。因为,纺织服装产品的质量好坏轻则关乎人的外在形象面貌,重则关乎我们自己的身体健康安全。
长久以来,我国相关各职能部门都本着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的精神对纺织服装产品的质量采取严查重管的政策。并且,与过去相比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骄人的成绩。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新月异的提高。新的科学技术、新的营销模式等元素不断进入纺织服装行业,一场以产品质量为依托的“暗战”早已经悄悄展开。这是一场极少为外人所注意的斗争,在纺织服装企业相互之间,在纺织服装企业与质检部门之间甚至是在纺织服装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不停进行着。其手段之新颖,花样之繁多不得不让人膛目结舌。
“信息情报”:企业日渐倚重的利器
“信息情报”初闻之下,似乎跟纺织服装行业的业务范围并不沾边。让人感觉更像是某些特别机构的下设单位。但实际上,目前在国内很多大牌纺织服装企业中都有一个这样的部门,他们或者是企业自己运作,或者是直接承包给其他专门从事这种业务的公司。这类部门的作业和目的却是大同小异,无非就是帮助企业第一时间掌握和分析国家宏观政策、经济形势,行业科技研发水平以及市场、顾客、原材料、竞争对手等重要信息。当然,对于不同行业及不同规模的企业,其所面临的竞争状况亦不尽相同,因此其信息情报部门的作用也各有差异。
其实,纺织服装企业为了更好、更及时的掌握市场行情建立一个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部门本也无可非议,但目前行业内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部分企业挂着掌握信息的“明枪”却放着栽赃陷害的“暗箭”。另外一部分企业则不得不“自觉”的接受这种行业内的所谓“潜规则”,出于保护企业自身利益的考虑被迫成立类似部门。
2010年夏天,重庆一家著名的制作保健内衣的服装企业“随大流”也成立了一个类似研究“信息情报”的部门。但跟其他企业不同的是,这家内衣企业并没有公开挂出这个部门的牌子而仅仅将其作为保卫部的一个下设机构而已。在设立“信息情报”部门的事情上,他们显得十分低调。
实际上,从这家内衣企业把“信息情报”部门设在保卫部之下便不难看出,他们的本意就是自保。据了解,这一切都源自于2010年年初起针对这家企业产品质量展开的一场“轰轰烈烈”的网络“口水战”。
2009年下半年,重庆这家内衣企业通过技术研发,生产出一种含银纤维的内衣产品。据该企业介绍,这款产品中所含的银纤维原料具有杀菌消毒、养颜美容等等一系列功效。众所周知,银作为一种贵金属在我国古代确实有使用它来鉴别有毒物质甚至是治疗疾病的记载。所以产品一经投放市场,配合该企业的强大宣传、营销手段等确实取得了很好的销量。
然而,好景不常。该银纤维产品投放市场不到两个月,就在国内一些知名网站论坛里出现了一批对“银纤维”提出质疑的帖子。事情发展到此尚属于正常的学术争论范畴,故而该企业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
随后,这个关于“银纤维”的争论便直接延伸到了对该企业所生产“银纤维”内衣产品的指责上来了。一些以消费者个人名义发布的关于使用该企业产品之后产生的人身健康损害的帖子被陆续发布出来,并且很快引起了很多网民的“围观”。
这些问题反应出来之后,由于已经影响到企业的品牌以及诚信问题就不得不引起该企业管理层的关注了。但是,在经过一番仔细的调查后,该企业发现问题并非仅仅是产品“质量”那么简单。经了解,这部分帖子都是以消费者现身说法的角度发表的。
但要想实际找到发表这些帖子的“消费者”却比登天还难。例如:在一篇内容大致为一位单身妈妈在购买了该企业生产的给小孩子使用的内裤之后导致小孩子皮肤红肿、溃烂的帖子中。除了能看到这位单身妈妈声泪俱下的哭诉之外,唯一还能知道关于发帖人信息的就是她是位单身母亲。该企业专门针对这篇帖子进行了寻找,到最终还是无功而返,甚至于连发帖人的具体所在城市都无法明确。一来,网站并且不能提供发帖人的详细资料;二来,虽然没有具体统计但在我国目前实际上究竟有多少个单身妈妈恐怕也是个天文数字。
就这场有关该内衣产品质量的网络“口水战”,我们没有经过对产品的检测尚无法确定究竟谁是谁非。但姑且不谈上述单身妈妈帖子的真假,但对该企业的形象以及产品的销路确实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并且,这类帖子最容易受到一些“不明真相”又喜欢“路见不平”的网友转帖。所以,在网络日益融入大众生活的今天,实际上一篇类似这样“感人肺腑”,让读者“潸然泪下”的帖子对企业、对产品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程度,很难进行预计。
后来,该企业虽然也一度怀疑整个事情是竞争对手使用的“暗箭”。因为从事情的发展过程来看,不难发现都是有组织、有预谋且条理清楚、策划周密的行为。但是,苦于没有确凿的证据也只能是吃个“哑巴亏”不了了之。事后,虽然那些知名网站面对该企业的指责,及时删除了这些帖子。但该企业管理层痛定思痛,为了及时处理和控制这类事情的再次发生后产生的影响才专门设立了这个“信息情报”部门。
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相互间的竞争自然是在所难免,在产品质量、服务等等方面的竞争没有任何问题,但使用这类龌龊手段却是让人所不耻的事情。更何况“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商业间谍”:质量暗战的潜行者
实际上,在纺织服装行业发生的这些看似滑稽的质量暗战背后,每个主动或者被动参与期间的企业都不可能是最终的赢家。
经常上网的人们不难发现,在网上有很多帮忙删除负面帖子的广告。这就是网络营销公司业务的一种类型,基本上属于低级公司专门从事一些帮人删帖或者是帮人发帖的勾当。由于其都是规模较小,但手段卑鄙的类似作坊式的“公司”,所以又被形象的称呼为“网络水军”。
他们主要从事帮企业删除网上一些负面帖子,比如上面所说的关于重庆那家内衣企业的帖子。以及按照企业需要在网上发布一些诋毁、中伤竞争对手的帖子等业务。但这些目前在纺织服装行业的质量暗战中已经属于低级、过时的手段了。“商业间谍”,这个曾经在电视剧里面听过的名字实际早已经“潜伏”在了我们的身边。
2010年上半年,福建某知名服装企业从设计部门到销售部门甚至是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集体跳槽,可谓是商业间谍成功“策反”的一次堪称典范的例子。
据了解,2009年年底由于即将面临一年一度的春节,大批劳动力返乡该企业出现了人员短缺的问题。此时,一名相当出色的年轻人应聘到了这家公司从事销售工作。这个年轻人不但业务能力强,把手里的工作干得是风生水起。并且在公司里同事之间的关系也处理得非常不错,见了人总是面带微笑并且为人处事也是有礼有节。要是遇到有同事伤风感冒他总是热情的嘘寒问暖,并且端茶递水、跑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很快,这个人就跟公司各部门的同事混熟了。大家对他的态度和评价也相当不错。
转眼到了2010年初,此时又一轮加薪呼声正此起彼伏。但遗憾的是,这家公司当时还没有从金融风暴的旧伤中“痊愈”。尚没有能力给员工加薪,为此部分老员工有一些非议。按说,都是老员工了不但对企业的暂时困难非常了解,也对企业多少有一定的感情。加薪的风波闹闹也就过去了,待企业恢复元气之后自然会想办法弥补。
但就在加薪的风波正酣时,这个来了不到半年的年轻人却从中极力的煽风点火。他开始非常频繁的单独邀约该公司各部门骨干喝酒聊天。在席间不但表达了自己对公司不同意加薪的非常不满,同时还婉转的向同事们透露出另外一家公司的待遇优越。如此这般,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导致了这年5月该纺织服装企业骨干员工的集体辞职。这个时候,距离他到这家公司刚好半年。
辞职的时候,这些骨干员工大多以返乡创业等等冠冕堂皇的借口为名。但事实上,没过多久这家企业就发现他们已经同时出现在了另外一家公司的办公室里。老实说,企业不加薪员工要求辞职也无可非议,毕竟是人往高处走。但是,这些老员工的集体辞职对这家企业的影响却是非常巨大的。且不说,短时间内企业要找到如此多的熟悉工作流程和业务知识的人基本上不可能。另外还有就是这些人带走的还有各自部门的信息资源。打个简单比方,销售部带走的客户信息,设计部门带走的服装资料,对这家企业来说都是难以估量的损失。
然而,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这时候早已经消失在人海。这家企业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只能怨自己在招聘用人以及处理员工意见方面等方面的疏忽大意。
众所周知,企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对于我们纺织服装企业来说更是如此。“商业间谍”也不是无所不能的“007”,企业自身能重视和注意对员工的情绪、意见等方面的反馈,并且能够及时解决处理才是防患于未然的根本方法。
“服装检测”:尚需完善的制度
纺织服装产品的质量关乎消费者切身利益,历来都是我国相关各部门严查重管的产品之一。但现在纺织服装行业产品质量的实际检测情况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索。但是,目前市场上纺织服装产品的检测率仍然处于一个相当低的水平。
浙江一家小型服装厂的老板陈静怡坦言,如果她将自己工厂生产的每一批次纺织服装产品都送到国家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每年的检测费用支出估计将在15万到25万之间,这笔费用对她的小工厂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目前纺织服装行业利润微薄的情况下,她宁愿不主动受检,能省一笔钱就是一笔“净利润”。类似她这样的想法,在我国目前占纺织服装市场大多数地位的中小型企业里面几乎都是普遍存在的。另外,我们以陈静怡的小工厂为例来说如果被消费者举报产品有质量问题或者是被相关部门抽检到有严重的质量问题。那么她所面临的处罚不过几万元而已。这跟她主动送检的费用相比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所以她这样的中小型纺织服装企业往往都存在侥幸心理。
罚款比检测费还低,这就是我国目前纺织服装产品检测率低的原因之一。检测费用的问题,也是一个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据了解,我国现有的纺织服装检测机构大致有国有检测机构、私营检测机构及外资检测机构三种。私营检测机构为了“抢生意”、“拉业务”基本上都会采取降低检测费用的办法。这在实际工作中已经直接给国有检测机构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而外资检测机构由于大多数取得国际认证,所以检测费用则十分高昂,不是一般企业能承受得起的。
据了解,在天津一块羊绒衫面料国有机构的检测费用在400-700元不等,如果该面料颜色较深、容易褪色则检测费用会高一些,如果颜色较浅则检测费用会低一些。但是同样的面料,在天津的一家日本质检检测机构中进行质检,就要收取1330元的费用,并且不会打一丝折扣。该日本机构给出的理由就是,他们的认证全世界都承认,日后如果发生任何争执,这就是保障。这些实际情况,也是目前我国目前纺织服装产品检测率低的另外一个原因。
另外,纺织服装产品的检测所需要的时间也是导致检测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众所周知,纺织服装产品特别是服装产品款式更新速度很快。有些服装企业对自己的经销商承诺是每月都会有新产品,更有甚者据说是每周都推出新产品。但是目前,我们质检部门的检测时间每批次基本上在10-20天左右,最快也得3天。这样看来,如果企业将产品送检势必延缓期上市的周期。这对纺织服装企业带来的损失绝对会不抽查出有质量问题而付出的罚款多得多。
检测周期相对较长,罚款额度相对较低,纺织服装企业存在的侥幸心理等等因素都直接导致目前检测率低的主要原因。在监管、服务纺织服装企业的前途下,相关部门如何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增强服务意识都值得我们深思。
(中国纤检 程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