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纺织标准建设全面发力

  “十二五”期间,标准要为转变纺织工业增长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提供技术支撑。重点研究制定与产业发展配套的产业用、家用纺织品和服装标准,纺织新材料、生态纺织品、功能性纺织品、高新性能纺织品、功能服装等重点产品及相关检测和评价标准,纺织机械装备以及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方面的标准,纺织品服装与纺织机械安全标准。

  通过对一批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研究,制定一批满足市场需求而且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重要标准,提高纺织工业标准整体水平和国家化水平,进一步优化标准体系结构,提升我国标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建立起与我国纺织科技和产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标准体系。

  “标准工作正式写进纺织工业科技进步纲要还是第一次,足见标准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发展部标准处副处长孙锡敏介绍说。标准是服务产业的,因此,“十二五”期间,纺织行业的标准工作主要围绕新材料、健康环保以及节能减排开展,而涉及到具体标准建设又可以分为制定新标准、修订现有标准以及实现与国际标准接轨三个方面的工作。

  新材料标准建设:标准工作一大重点

  纺织纤维新材料已被纳入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也明确规定,未来要“提高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

  孙锡敏表示,目前新纤维推出的速度比较快,而对于这些新纤维材料进行定义、定性及定量都比较困难,亟需相应的配套标准。他还表示,纤维新材料的发展是未来纺织工业的重点,这都决定了“十二五”期间纺织新材料的标准建设将是未来标准工作的一个重点。

  在“十二五”期间纺织标准研究工作的16个子项目中,有5项属于针对纺织新材料而制定的标准。首先,是纺织新材料基础性能数据标准的制定。孙锡敏介绍说,与纺织新材料的发展相比,关于新材料的基础数据严重不足,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系统的新型纤维基础数据,而一些机构、企业采用的标准又缺乏权威性,很难被广泛接受,这都直接影响纺织新材料的应用和推广。为此,到2015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将组织完成高性能碳纤维等10多种纺织新材料力学、化学、热学性能及回潮率等特征的基础数据表测定,形成系列国家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

  其次,是高新性能纤维、生物质纤维及差别化纤维等3项具体纤维标准的制定。孙锡敏说,这一系列的纤维新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国防、航天以及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制定出相应的标准体系,一方面可以大大推进这些纤维新材料的应用,另一方面也给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判断的标尺,实现消费者的知情权。“十二五”期间,预计将完成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丙烯腈碳纤维等系列高新性能纤维的标准,完成聚乳酸、蛋白质、壳聚糖等生物质纤维的标准,以及完成阳离子染料可染PET切片及纤维PBT、PTT、有色、细旦、异形等差异化等系列标准。

  最后,是回收再利用系列标准制定。孙锡敏说, “十二五”规划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因此纺织工业中纤维的回收再利用就成为“十二五”建设中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目前,废聚酯、废丝、废面料等生产聚酯再生纺丝新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而标准工作也已完成了再生涤纶短纤维的标准制定,在此基础上,将加大对其他再生产品标准的制定,形成再生涤纶等一系列标准。

  纺织品生态安全标准:保护消费者权益

  据孙锡敏介绍,标准的制定工作有着自身的发展历程。开始的时候,主要是从生产的角度出发,规定一些工艺流程,而现在的标准建设工作更多地是从消费者利益出发,从最终产品的角度设立服用、家用及产业用的相应标准。

  “十二五”期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将组织完善纺织品生态安全标准的制定。孙锡敏说,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同时促进我国纺织品服装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我们应该加大相关标准特别是儿童纺织品服装安全标准的建设。标准化工作的重点会转移到生态安全方面。

  未来的标准工作会在现有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基础上,进一步制定纺织品生态安全方面的标准,推动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对环保、安全及卫生等技术要求的重视和了解,促进企业管理和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促进纺织产业的升级换代和出口创汇。

  产业用纺织品标准:相对滞后,亟待跟进

  产业用纺织品是纺织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但针对产业用纺织品的标准工作则显得相对滞后。孙锡敏说,标准是随着产业的发展和成熟而不断完善起来的,产业用纺织品的迅速发展对标准的制定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同时,他表示,产业用纺织品的生产和应用分属不同的行业和门类,因此,相应标准的制定往往不是一个部门能单独完成的,比如一种新型材料用在了建筑上,这就需要建筑部门的协作和配合来制定这种新型材料的标准。

  “十二五”期间,产业用纺织品方面的标准工作将围绕产业相对成熟和应用比较广泛的产品展开。在纺织标准研究的16个子项目中,有一项是汽车用纺织品系列试验方面标准的制定。据介绍,国外汽车用纺织品性能检测方法标准较多,对于一般性能均采用普通纺织品现有标准。对于汽车纺织品所需的特殊性能,国内外大多采用SAE和知名企业各自的内部标准,试验方法不统一,试验数据没有可比性。为此,“十二五”期间的标准工作将集中完成一系列汽车用纺织品材料的特殊或专有性能检测方法标准,并且制定和完善相关产业用纺织品的标准已列入《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纺织机械标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纺织机械的先进程度、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纺织产品的性质和特点,因此随着中国纺机产业的发展,纺机标准的建设及完善就成为“十二五”标准工作的重点之一。

  在“十二五”纺织标准研究的16个子项目中有2项标准专门针对纺机行业,分别是,纺织机械安全标准制定和新一代纺织成套设备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前者将以国际标准ISO11111和GB/T17780系列标准为基础,对行业重点机械设备制定安全标准和文件,完成《纺织机械安全要求》系列标准的制定。

  后者将在现有标准基础上,做好新一代纺织成套设备技术标准的升级,重点围绕高效纺纱生产线、差别化高性能纤维制造成套设备、新型非织造布设备、节能环保印染成套设备、数字化智能化纺机控制系统、机电一体化无梭织机以及电脑控制针织系列设备等相关技术标准,完成70项技术标准制定和修订计划,建立较为全面的纺织机械专业标准体系,逐步解决行业标准覆盖不全和新产品的标准滞后等问题。

  标准的国际接轨:实现与纺织大国地位匹配

  据我国海关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1713.32亿美元,占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比重的31.72%。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我国提出和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优势特色纺织品的国际标准,掌握我国在纺织品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十二五”期间,纺织品检测方法国际标准研究和服装用人体测量国际标准研究,这两个子项目都将采用承担国际秘书处工作的方式开展。据孙锡敏介绍,关于第一项研究,中国目前已经承担了该项目的国际秘书处工作,并将以中国为主导提出国际标准,在2项已通过ISO提案的基础上,推进另外2项的研究,力争有4项通过ISO认证。对于第二项标准,中国目前正在积极申请承担ISO/TC133秘书处的工作,争取让中国的服装用人体测量国际标准体系达到国际水平。

  还有一项国际标准的研究是,生丝电子检测分级规范和试验方法的国际标准。孙锡敏说,我国生丝电子检测技术的研发已有20多年的历史,由我国提出的《生丝电子检测分级规范和试验方法》国际标准提案已获ISO/TC38/S23投票通过,因此三年内需完成相应的制定工作,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先国际的生丝电子检测标准体系。

  标准的自我梳理:建立纺织标准和谐体系

  随着标准数量的增加,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如何根据行业发展需要构建纺织标准体系,解决目前标准体系中存在的一些不适应问题,是今后需要加以研究的问题。孙锡敏举例说,按照面料的标准要求,色牢度应该达到3级,而服装则要求色牢度为3~4级,这样一来合格的面料做成服装之后就可能不合格。因此,标准体系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完善产业链上下游之间标准的协调,理顺众多标准之间的关系。

  在“十二五”期间,优化纺织工业标准体系结构便成为标准研究16个子项目中的一项。据介绍,现在纺织品标准已基本形成体系,当前要根据纺织各行业的发展形势,研究如何优化和构建适应纺织工业发展新形势的标准体系,最终建立内部和谐、融通的标准体系框架。

  除此之外,在“十二五”纺织标准研究的16个子项目中还有功能性纺织品检测方法与评价标准的研究,如完成防蚊、防污等功能的检测标准,建立对市场上已开发的功能性纺织品检测标准的覆盖。色彩标准,即纺织品色彩标准研究,到2015年完善纺织品色彩的表示标准、建立所有实物颜色的标准数据信息库。


《纺织服装周刊》:您怎么看待标准滞后的问题?

孙锡敏:标准来自产业,是产业技术成熟之后出现的产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标准永远是滞后的。当然,标准的作用是服务产业,随着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相应的纺织标准也需要及时跟进。这次标准研究被写入《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就说明标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纺织服装周刊》:您刚才说标准是产业技术成熟之后的产物,那么标准与技术成熟度具体是怎样的关系?

孙锡敏:可以这样说,很多标准刚开始是企业标准,当越来越多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都依循这一个标准时,这个企业标准就渐渐地成为了行业标准。因此,一般说来,标准的制定依循的是行业内技术的中上等水平。也就是说,行业领军的企业,他们的标准或许会高于行业标准,而一些技术水平稍差的企业,经过改进和提高之后,也能达到个标准。

标准的作用是基础性的,从其对技术的促进方面而言,可以说标准不是保护落后,而是促进先进。同时,判断标准的优劣,主要是考察它的实用性,只有行业普遍采用的标准才是成功的标准。

《纺织服装周刊》:一些国际贸易摩擦常常因标准问题而起,您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孙锡敏: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对外贸易中,双方都会按照合同约定执行,很多贸易摩擦根本上的原因还是合同约定不清,或者违约。在这种情况,标准往往会成为一个“替罪羊”,是一种借标准之名谋其他目的的行为。另一方面,的确有一些贸易摩擦是由于标准的对接问题,因此我们下一步会加强纺织服装产品标准跟国际接轨的工作。

《纺织服装周刊》:标准国际接轨工作是怎么展开的?

孙锡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直接采用国际标准,二是主导制定国际标准,三是承接国际机构工作。第一种形式比较好理解。第二种是指,随着中国纺织工业的不断壮大,很多产业技术在中国不断成熟并达到领先水平,那么我们就可以向国际标准机构提出标准提案,并进行后续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承接国际机构工作是指,国际纺织标准化、服装标准化、纺机和配件标准化等国际秘书处都要落实在某一个国家进行研究,中国可以凭借纺织业地位,积极承接相应机构工作,并制定有关标准。(纺织服装周刊)

(E06)

 

 相关文章
推荐企业
更多
热点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网站简介]      [网站服务]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证010211号
业务咨询: 010-65950185 85872531 Email: ttmtex@ml.ctei.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