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内外纺织品防紫外线评价体系的异同
1.1 标准构成
自1996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首次推出纺织品抗紫外线相关标准之后,各国相继制定了相关的纺织品防紫外线的标准。直至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用于纺织品防紫外功能的规范。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制定了由测试和标注合一的标准:AS/NZS 4399-1996 《日光防护服 评定和分级》。
美国制定了由预处理、测试、标注三部分组成的系列标准:ASTM D 6544《紫外线传输测试前纺织品制备规程》、AATCC 183-2004《紫外线透过织物的透射比和阻截率试验方法》和ASTM D 6603《防紫外线纺织品标识指南》。
英国制定了由测试和标注二部分组成的系列标准:BS EN 13758-1:2002《纺织品的防紫外线性能 第一部分 服装织物的测试方法》和BS EN 13758-2:2003《纺织品的防紫外线性能 第二部分 服装的分类和标识》。
我国制定了由测试和标注合一的标准GB/T18830-2009《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
此外,国际抗紫外线测试协会还制定的UV 801标准,以评估纺织品的抗紫外性能,授予合格的纺织品防紫外辐射标签,并由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认证体系。这个体系的测试部分包括了纺织品预处理、测试和标注。
1.2 预处理
目前,在各国评价纺织品抗紫外性能的标准中,只有美国和国际抗紫外测试协会对纺织品有预处理的要求,即模拟了实际服用过程。在实际服用过程中,纺织品的损伤必会影响防紫外的性能,因此预处理更能鉴别真正优良的防紫外产品。表1为两种标准的预处理形式。
表1 国际抗紫外线测试协会和美国预处理的过程
标准 |
国际抗紫外线测试协会 |
美国 |
预处理 |
服装织物 |
遮阳织物 |
泳装外的织物 |
泳装织物 |
泳装外的预期不洗的织物 |
摩损
3或4次 |
风蚀
2次 |
洗涤
40次 |
洗涤
40次 |
日晒
100AFU |
洗涤
3或4次 |
– |
日晒
100AFU |
日晒
100AFU |
– |
– |
– |
– |
氯池水洗涤 |
– |
在美国标准中,在同一块试样上根据纺织产品的护理标签进行40次洗涤后,进行100AFU的光照,再进行氯池水洗涤测试,最后结合织物的最终用途选择洗涤或氯池水洗涤测试,整个过程模拟了相当于2年时间的服用情况。此标准最大的问题是测试时间长,在讲究快效的生产模式下,很可能会影响生产周期。而抗紫外线测试协会制定的UV801标准中,对服装织物则取多块平行试样根据护理标签,对其中一块试样进行3或4次的磨损,对另一块进行3或4次的洗涤测试;对遮阳织物进行2次的风蚀测试。这个标准测试存在的缺陷是对服装织物只进行了磨损或洗涤的单个因素处理,没有把两种影响因素综合考虑;且日晒是服装服用过程中受损的重要因素,此标准也并未考虑。 |